產(chǎn)品分類
聚四氟乙烯表面改性處理方法:表面改性劑
配位鍵理論認為聚四氟乙烯的大分子只有單純的給電能力,對那些大多數(shù)只有單純的給電能力而接受電子能力很弱的膠粘劑具有很強的排斥性,并且難以用這些物質(zhì)在界面上生成配位鍵而產(chǎn)生有效的粘附作用。因為配位鍵的形成既需要有提供電子對的一方,又需要有接受電子對的一方,二者缺一不可。PTFE的難粘性是由被粘物和粘接劑雙方共同決定的,并不是由PTFE單方面決定的,即PTFE對提供電子對的物質(zhì)表現(xiàn)難粘性,對提供空電子軌道的物質(zhì)就會形成牢固的粘接,也可以和某些能形成較強氫鍵的物質(zhì)形成牢固的粘合,即該物質(zhì)必須能夠為氟原子提供有效的可形成氫鍵的氫原子。表面改性劑就是基于以上的機理,提高粘接性能的。到目前為止,PTFE的表面改性劑有KH-550、P-10、A-151、防水3號和BGJ3號等。其中以BGJ3號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表面改性劑BGJ3號是把硼酸與KH-550按1:10的比例溶于一定量的乙醇中,加熱、攪拌,并在回流條件下制得。BGJ3號同時具有含硼基團的和含氨基團,含硼基團可提供空軌道,與提供電子對的氟原子形成配位鍵,這樣既可以在PTFE表面發(fā)生配位鍵合,又能與粘接劑分子形成配位鍵,因此其改性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粘接強度。
國外還有一種用于PTFE表面改性的試劑,是由四氟硼酸溶液,在鎂陽極存在下電解形成。該含鎂試劑與聚四氟乙烯反應(yīng),形成一個含有碳―碳雙鍵、羰基、羥基、羧基的多官能團表面,這些官能團能使PTFE表面的親水性更佳,從而改變了PTFE的表面性質(zhì)。